武汉:努力营造更好创新环境 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时间:2023-01-04 10:39:54 阅读:1606 整理:武汉市场调查公司
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3日电 (周钢 毕玮 杨琳琳)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110次审议会议日前举行,公告显示,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继华康世纪、联特科技、中信科移动、长盈通、恒立钻具、逸飞激光后,2022年第7家成功上市(过会)的光谷企业,也将成为光谷第60家上市公司。
创新路上,武汉努力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武汉市发改委数字经济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创新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创新创业创造,不断强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创新支撑。
科技创新,努力打造“国家队”
近年来,武汉谋划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在建和预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1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5个,努力打造原始创新“国家队”。
强化服务产学研协同,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光芯屏端网”、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依托高校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1家、工程研究中心8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08家。
强化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一批企业创新主体。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企业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武汉市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3家。
产业创新,筑牢产业集群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武汉市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三大引领”作用充分显现,产业集群不断筑牢。
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能。武汉市先后获批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及北斗应用等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武汉连续两年获国务院“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国家发改委专门向全国推介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经验和做法。
不断强化重大项目牵引,打造发展新支撑。全力推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体量大、带动性强的百亿级重大项目落地,长江存储二期主体结构封顶,华星t4二期、天马G6二期、京东方10.5代线持续扩产,小鹏汽车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2年,在建和新开工的全市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50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
努力建强国家级大产业基地,构筑发展新格局。以存储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4个国家新基地以及大健康产业基地为依托,构建芯片、商业航天、网络安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五大产业生态圈。光电子信息、“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洲造”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四连发,网安基地共享中心一期项目主楼封顶,光谷高新区启动建设激光、创新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经济等五个特色产业基地。
制度创新,强化谋划在先
围绕纵深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武汉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小岗村式”制度性成果。第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中,武汉市创造了8项改革经验,经国务院审定后,向全国复制推广。
2021年开始,武汉市坚持“大立意、小切口”,从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痛点堵点出发,市发改委会同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3项创新改革举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地方科学基金项目“负面清单+包干制”试点运行,46家科研院所参与试点;实现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一网办”,上线“一指办”,目前已入网仪器9605台、机构1143家、检测服务3万余次;上线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专题,共涵盖专利、商标等9大类知识产权20余类服务办事流程。
武汉市积极从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环境。出台了《武汉市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武政规〔2022〕5号),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强能力、搭平台、增活力等方面激发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创新积极性。推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制定《纵深推进“双创”工作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实施方案》(武政办〔2022〕69号),组织示范基地编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方案》,东湖高新区、硚口区被列为全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东湖高新区双创工作获2022年国务院督查激励。
环境创新,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武汉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努力把新想法变成新产品,不断推动效能创新,让产业发展道路越来越宽广。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孵化器46家、众创空间74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园区(楼宇、街区)”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
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汉市将继续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一批当前急需、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项目及早开工,加快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努力构建创新创业创造新生态,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裴春梅】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