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团队平均年龄24岁,上海交大首颗学生自主研发的卫星成功发射

时间:2021-11-08 10:20:27 阅读:2440 整理:苏州*市场调查公司

新华网上海10月18日电(史依灵、赵鹏飞、高璐)10月14日19点05分25秒,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2A号(简称“SSS-2A”),搭载长征二号丁型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入轨。星箭分离后,当日20点25分,地面成功接收卫星遥测数据。后续,“SSS-2A”卫星团队将持续开展在轨测试工作,确保卫星稳定运行。

3.7公斤重、整星设计突破立方星能源限制,这颗80%的单机由学生自主研发的卫星,不仅能在太空中自动识别水面船舶信息,而且将在空间开展星间自组织通信新技术验证。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首颗由学生自主研发并主导载荷设计的卫星。

“SSS-2A”卫星由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智能卫星技术中心团队研发,该中心由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吴树范讲席教授牵头组建,主要围绕智能卫星技术和大规模星座在轨任务规划开展研究。前后共有近20名学生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仅24岁。他们经历了从卫星系统设计、指标分解,到卫星产品研发、单机测试与验证,以及整星集成与环境实验验证等卫星研制的全周期。每一块印刷电路板(PCB)的迭代,每一次卫星结构的调整,每一个软件bug的排除,他们都争取做到精益求精。

学生团队综合电子系统的负责人,交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黄益新说:“最大的困难不是‘做卫星’本身,而是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敲的每一行代码、安装的每一个器件,甚至拧的每一个螺丝都需要全神贯注地去完成,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姿轨控分系统学生负责人康泽禹深刻认识到了理论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关系,“理论支持实践,但实践又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次迭代,把二者有机结合,才可以解决所在领域的一些难题。”

博士生姜逸飞作为地面站的负责人,在新疆喀什进行卫星入轨的第一道信号监测。他说:“一个人驻守在新疆的测控站,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但科研就是孤独的,而且这份孤独也带给了我更多的期待。当我看到仪器捕捉到了卫星信号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有了回报。”

近年来,上海交大多次组织“逐梦航天”行业教育实践团,以航空航天学院学生为主体,前往文昌、西昌、酒泉等地开展实践,超过百余名交大学子,在卫星发射一线,亲眼见证火箭划破天幕、成功升空。在行业一线开展“大思政课”,以“航天精神”“空天文化”作思政、育新人,通过长期制度化的实践不断树立学生空天报国的远大理想,培养空天学子实业报国的情怀。

公众号: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免责声明: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

QQ在线咨询
给我们留言

咨询电话

020-84668848

华夏经纬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华夏经纬视频号

关注视频号

电话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