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成都人口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时间:2021-06-01 10:39:00 阅读:3240 整理:成都市场调查公司

常住人口首超2000万,凸显城市强大吸引力

2020年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093.78万人,首超2000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25.02%,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含简阳,下同)提高6.22个百分点;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581.89万人,增长38.49%,平均每年增加58.1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31%,较上一个十年的年均增速高出0.18个百分点。

成都市统计局方面透露,自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成都市常住人口总量呈持续上升态势,过去10年的年均增速更是居历次普查之首。成都人口吸引力和集聚度的不断提升,与城市能级提升相匹配,显示出城市强大的吸引力。

“政府也在有意识地出台政策措施,吸引人才来蓉发展。”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分析,从人口素质方面数据来看,成都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25.58%,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10年的15710人增至25582人,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成都正在由人口大市积极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毛中根说。

过百万人口区域增加,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态势明显

2020年,成都全市常住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区域有8个,分别为新都区、双流区、郫都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金牛区、成都高新区、武侯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6个。

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区聚集,中心城区(12+2区域)常住人口达到1541.94万人,比2010年增加552.5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73.64%。

究其原因,十年间,成都中心城区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速流动,提高了中心城区的外溢效率和辐射能力。

性别比更趋合理,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

成都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052.23万人,占50.26%;女性人口为1041.51万人,占49.7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01.03。

成都市统计局分析显示,从历次普查来看,成都人口性别比大体呈现倒U型分布,至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达到峰值105.75后逐年下降。总体表明成都市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性别平等的生育观念更加普及。

另外,成都全市共有家庭户741.9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844.5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数为2.4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1人减少0.22人。

“家庭户规模缩小,跟市民生活水平提高、迁移流动人口持续增加有关。”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委员会主席杨成钢说,年轻人婚后不再和父母居住也是原因之一。

人口红利继续保持,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成都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3.28%,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04.13万人,比重提高1.78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双双回升。

再看劳动适龄人口情况。成都全市15-59岁劳动适龄人口达1439.29万人,总量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326.48万人,人口红利继续保持。

与此同时,成都全市常住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占17.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6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分别提高3.08、3.60个百分点。

毛中根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市民生活水平、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一方面也给发展造成一定压力。“应该着力做好养老保障。”同时,要认识到老龄人口也是人力资源。“老年人大多经验丰富、资源协调和聚集能力强,能够在乡村振兴、服务业发展等领域发挥余热。”

城镇人口比重超七成,流动人口快速增长

成都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49.30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44.4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78.7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04个百分点。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升15.26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此外,流动人口继续快速增长。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428.01万人,增长102.41%。城镇人口比重的大幅提升与成都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伴随着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成都应该在城市发展质量上下更大功夫,特别要注重对人才红利的发掘。”杨成钢说。

公众号: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免责声明: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

QQ在线咨询
给我们留言

咨询电话

020-84668848

华夏经纬订阅号

关注订阅号

华夏经纬视频号

关注视频号

电话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