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中药材价格狂飙按下暂停键 中药材降价或是大势所趋
时间:2023-11-20 10:38:00 阅读:1319 整理:长沙市场调查公司
中药材价格狂飙按下暂停键
经历了一轮价格大幅上涨后,中药材价格开始回落。今年上半年,中药材价格进入上行周期,部分品种价格同比翻倍甚至翻了几倍,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引发广泛关注。当归、罗汉果等部分此前价格坐上“火箭”的中药材终于在近期迎来价格回落。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在国家价格监管以及带量采购下,中药材降价或是大势所趋。
造成当前中药材价格调整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中药材供应量大幅提升,市场上常见的中药材供大于求,价格出现下滑;另一方面,此前囤积居奇、高价炒作等不理性的市场行为逐渐回归理性,由此推动了中药材价格下降;此外,集采也在促使药企销售价格下调,售价下调必然会面临成本管控,最终倒逼中药材价格下降。
进入四季度,中药材市场价格逐渐松动,部分药材“价跌量升”。中药材价格指数数据显示,价格行情转变在8月就已初现端倪,近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以当归为例,今年上半年当归价格涨幅达到60%左右,现在其在中药材天地网的价格月跌幅达到36.67%。
中药材行业发展现状
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中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一般指中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
根据不同的标准,中药材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主要是根据采收原则来分类。根据采收原则,中药材可分为三大类,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其中,植物类又可以细分为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树皮类等。
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关系着国民身体的健康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医药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给中药消费品市场带来增量发展空间。
中药产业链构成较为清晰,上游主要包括中药材原材料及设备,例如中药材种植基地、器械研发基地等;中游医药制造,主要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等生产制造;下游产业包括流通领域的医药批发、零售及销售领域的医药电商、医疗机构和药店等。
中医药应用范围广泛,随着中医药产业链不断扩展延伸,行业将进一步加速扩展和整合。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等中药巨头企业纷纷布局中药材后市场,建设中药大健康产业,如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等,已成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中最具成长性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均保健支出的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促进中药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进而刺激上游中药种植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目前,全国多地已加快大数字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互联网建设,在种植培育、生产管理效益提升、加工仓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步实现中药种植的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未来中药种植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道地药材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进而促进中药种植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在2023年2月发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也提到要规范中药材种植,促进中药材行业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制定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构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利用山地、林地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在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我国中药种植行业逐渐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中药材行业发展趋势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人口数量的绝对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健康标准的提高,下游市场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另外,随着国家政策对中药材行业支持力度的持续增加,中药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近年来,国家颁布一系列医疗体制改革措施,逐步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探索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这些都有效的促进了整个医药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也推动了中药材产品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
近十多年来,中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并且由于中医药应用范围广泛,中医药产业链不断扩展延伸,并加速扩展和整合,形成许多“向阳”产业,如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等,其中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等产业规模甚至已超过了中成药业。随着“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大健康理念发展,中药材后市场将会更加繁荣发展。
中药材前端发展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中药材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中药材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中药材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中药材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