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标”农产品即将突破100个
时间:2020-06-19 10:28:11 阅读:3819 整理:长沙市场调查公司
水云峰黄桃、永顺莓茶、龙山百合、会同魔芋、耒阳大和草鱼、衡阳湘黄鸡、慈利杜仲……日前,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为新一批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简称“地标”农产品)颁证。
此次新增17个“地标”农产品,全省总数已增至97个。越来越多的“地标”农产品,成为湖南特色农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擦亮“地标”农产品这块“金字招牌”,认证只是第一步。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谭小平在授牌时称,激发“地标效应”,还需政府加大扶持,多方持续用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品牌强农”结硕果——
“地标”农产品冲刺100个
农业大省湖南,曾长期困于农产品“多而不优”“优而不多”的双重尴尬:大宗农产品多、愁销路;特色农产品好卖、无规模。
一些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闯出名气,很快便陷入品牌“扎堆”,各讲各的好,各唱各的调。数以千计的粮油、茶叶品牌,陷入“散、小、弱”困境。
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省委、省政府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百千万”工程,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区域公共品牌,是“品牌强农”的重要抓手。近3年,省里加大扶持,“地标”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
2006年,农业农村部开始农产品“地标”认证。至2018年初全省“地标”农产品才63个。省农业农村厅提出:至2020年总数达到100个。
近3年,省政府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对贫困地区申报农产品地标认证,检测费、认证费由财政补助,对申报成功的“地标”农产品每个奖励20万元。
省农业农村厅打造“地标”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每年召开现场会,推介大围山梨、保靖黄金茶等“地标”品牌创建的经验,“地标”农产品越来越“吃香”。
过去两年,全省共新增34个“地标”农产品,总数已达到97个。今年,湖南又有10个特色农产品申报“地标”认证,专家初审普遍获得好评,年内突破100个几无悬念。
“金字招牌”也发愁——
“地标”农产品遭遇维权难
“打假不如正面宣传,就算多花钱,也要争办一次全省的现场会。”年初,湘阴县樟树港辣椒产业协会会长曾立宇多方奔走,争取全省绿色食品宣传活动5月15日在樟树港镇举办。
活动现场,曾立宇告诉记者,樟树港辣椒2018年获得“地标”认证。凭借这块“金字招牌”,市场价格“水涨船高”,最高售价每公斤达到400元。
令当地菜农忧心的是,由于品牌响,冒牌货大量涌现。正宗的樟树港辣椒要5月才上市,但今年春节后长沙市场便大量售卖。
樟树港辣椒产业协会向相关部门多次反映无果,才状告侵权的超市和餐饮企业,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业界人士直言,樟树港辣椒属于地域性食材,虽有“地标”在手,但维权道路仍然艰难。
与樟树港辣椒相似,保靖黄金茶也是“地标”产品,品质独特售价高。在长沙高桥茶叶城,多数茶叶店高档绿茶货架上都摆有黄金茶。一名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靖黄金茶出名了,相邻市县都打这个牌子,他们维权难以“开口”。
黄金茶不仅是“地标”品牌,还是一个种质品牌,茶苗推广达100万亩。这对保靖黄金茶的维权增加了难度。
省农业专家介绍,“地标”产品保护任重道远。各地要加大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的识假辨假能力;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让真正的“地标”产品优质优价不愁销。
“地标效应”待激活——
拓展农业多元功能留住乡愁
“地标”农产品出自特定的地域环境,传承传统的农耕文明,保护优势的种质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住“舌尖上的美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标”农产品还饱含老百姓的情感。目前,湖南“地标”农产品接近100个。如何挖掘其文化内涵,激活“地标效应”,各地仍需努力探索。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谭小平介绍,激活“地标效应”,湖南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继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舞活“龙头”带散户,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产业兴旺。
二是挖掘“地标”产品文化内涵。现有“地标”农产品中,靖州杨梅、龙山百合、瑶山雪梨、茅岩莓茶、雪峰乌骨鸡等,都产自“老、少、边、穷”地区。挖掘传统生产技艺,融合当地风土记忆,留住“儿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三是加快产业融合的步伐。立足“农旅融合”,大力推介“地标”农产品,带旺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等产业。按照旅游商品的要求,改进“地标”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以“地标”农产品为线索,推介一批本地游精品线路,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红利,助力脱贫攻坚。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