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深圳惠企16条”出台1周,深圳经济正发生3个积极变化
时间:2020-02-16 10:40:00 阅读:3415 整理:深圳市场调查公司
到2月15日,《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下称“深圳暖企16条”)已出台一周。这份2月8日发出的深圳暖企政策,从减免物业租金、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帮助企业稳定现金流等方面用十六条举措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共渡难关。
记者观察到深圳经济一线,正在发生三个积极变化:
第一个变化
精准施策让防疫物资企业开足马力
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暖企16条”的出台时间略晚,但是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一方面,突出疫情防控,在支持企业扩大产能等关键环节提出举措,比如企业相关设备投资的50%予以资助,疫情结束后抗疫物资可由政府统一收购储备等;另一方面,突出强化城市运行保障,细化至出租车驾驶员补贴,触达到支撑城市经济活动的“末梢神经”。
精准施策让开足马力生产的企业没有后顾之忧,连日来,深圳比亚迪、富士康等大型企业相继宣布开始生产口罩。不少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在10日复工后大幅提升产能,源于关键“痛点”得到针对性解决,例如供应链受阻是医疗器械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深圳普博科技董事长赖春红就告诉记者,在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期,政府帮助公司跨省协调上游供应商复工,“仅仅一周左右的时间,公司供应商基本全面复工”。
第二个变化
“深圳暖企16条”正在打破企业濒临的“恶性闭环”
现金流管理和运营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正式开工前,不少企业担忧疫情可能会面临一个恶性循环:员工无法返岗-企业“空转”成本高企-订单无法交付-资金流断裂-企业无法招工创收。
要打破上述可能出现的“恶性闭环”,“深圳暖企16条”提出一揽子举措,尽量扩大覆盖面,全力减轻企业和个人的刚性支出压力,尤其支持中小微企业在特殊时期尽量轻装上阵,保持深圳的经济活力。
在企业降成本方面,“深圳暖企16条”举措提出免除国企物业、公租房、人才住房2个月租金、免除2月基本电费等政策,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和职工解“燃眉之急”。政策针对性强,且有可操作性,深圳市国资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近5万家商事主体免租金超11亿元,这项工作已经完成。
在企业金融服务方面,近年来通过一些列金融改革和创新,深圳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风险覆盖率都有所上升,“深圳暖企16条”通过政策支持撬动金融机构力量,全社会合力同舟共济。
新增贷款的风险补偿比例上限由50%提高到80%、深圳本次市级财政拿出10%的产业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等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提高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进而助力撬动新增信贷规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融资支持。
记者观察到,在政策实施一周时间里,深圳一批金融机构就率先推出了针对抗疫的新型金融产品,针对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设立绿色通道,快速响应企业融资需求。
第三个变化
增强了企业家应对疫情的信心
科学施策以及全社会的同舟共济,提振了企业家信心,给市场注入“强心剂”。作为深圳的文化制造企业,深圳国瓷永丰源的产品曾多次登上国宴餐桌,但这家企业也在疫情中面临挑战。2月3日,国瓷永丰源董事长刘权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坦言生产受阻,企业挑战不小。但在2月13日,刘权辉给2000余位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承诺“不裁员、不减薪”。这是10天里一位深圳企业家的变化。
深圳煜禾森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机器人移动平台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面对疫情,公司发现国内无人医药病毒消杀上还是一片空白,在发展战略上马上进行调整,春节期间加班研制出新一代的无人消毒机器人,目前产品已经运用于疫区一线。这是十几天里一家深圳科技创新企业的变化。
深圳是一座奋斗的城市,这是深圳的底色。政府以市场化思维制定政策,以科学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抗疫,推动企业在危机中发掘市场需求和机遇,以坚定的信心迅速复苏。企业家信心源于深圳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强有力的内在韧性,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变。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激励企业通过自我迭代提高核心竞争力,主动应对变化。
回溯历史与现在,疫情防控的“经济主战场”体现出硬核实力背后,政策制定的逻辑并非一时形成。从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王石点赞深圳是“小政府、大社会”,到深圳对标全国最好最优推出营商环境20条,再到去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法定设立“企业家日”的城市,市委书记向企业家们现场公布电话号码和微信,深圳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城市治理逻辑一以贯之。
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考验各级政府治理能力。“深圳暖企16条”政策红利还将持续释放,如何出台细化措施确保政策可以尽快落实到每个企业个体,在关键时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疫情结束后,如何着眼长远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复产扩产和健康发展,激发全社会经济活力,这是深圳在“抗疫攻坚战”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命题。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