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同方泰德净利超300%
时间:2020-03-02 10:36:00 阅读:3758 整理:广州市场调查公司
导读: 国家对打造节能环保成为支柱产业的决心和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迫切需求,奠定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的根基,从上市公司2015年的业绩情况来看,节能环保整体发展良好。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节能减排事业发展,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国家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决心,国家对打造节能环保成为支柱产业的决心和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迫切需求,奠定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的根基,从上市公司2015年的业绩情况来看,节能环保整体发展良好,下面看看17家节能企业的营收情况。
国内节能上市公司业绩情况
从上面可以看出,17家上市公司中营收与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有10家,其中以同方泰德最为瞩目,净利润增长322%,九州电气的营收增长301%,英威腾和易世达2015年业绩是“增收不增利”,负增长率最高的是龙源技术。由以上可以看出,节能产业整体发展良好,带动企业业绩增长,同时也随着节能环保并购不断,部分收入是并购企业利润所得。
由上图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带动了节能产业市场良好增长,10家节能上市公司中,同方泰德、延华智能、达实智能在智慧城市和建筑节能中获益良多,而隆华节能、天壕节能、九州电气则是在余热技术市场出色发挥。
在财报公告中,同方泰德表示,2015年公司将定位着眼于智慧交通、智慧建筑与园区、智慧能源三大业务板块,以信息化与智能化为手段,驱动城市综合节能业务发展, 多方融合发展取得良好收益。
九州电气表示,2015年11月初完成对沈阳昊诚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并购,将昊诚电气有限11-12月的净利润全部纳入合并利润中及 EPC总承包合同按比例计算收入。
天壕环境表示,2015年收购北京华盛新能投资有限公司,合并本了部分燃气收入和利润,而由于因收购而增加了银行贷款财务费用明显上升和业务规模的扩大管理费用等营业费用增加导致企业利润增长较低。
由上图最明显的莫过于盾安环境,公司营业收入高达585,930.94万元,但净利润仅为8,385.24万元,业绩严重不平衡,对此,盾安环境财报表示,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房地产行业、空调成品库存高企等影响,家用空调行业需求下降导致公司传统制冷元器件产品销售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公司积极布局传感器、人机协作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部件等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搭建国际化平台,加速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会相应增加费用,短期内对经营业绩有所影响。
此外还有比较明显的是中科电气和龙源技术的业绩差异也比较大。
中科电气表示,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较上年均出现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一是 2014 年公司转让所持控股子公司股权(包括岳阳宸中创业置业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广东中科天中工业物联网有限公司 60%的股权),贡献当期净利润 2214.31万元,2015 年公司转让所持控股子公司湖南岳磁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全部 51%的股权,影响本期净利润减少约 850 万元;二是受公司下游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的影响,公司获得的主营业务订单减少,收入下降;三是由于钢材的消费量下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使公司货款回收难度加大,账龄延长,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
龙源技术由于受国家火电基建机组投产减少、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等离子业务、微(少)油点火业务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下滑,2015年两项业务实现收入27,234.92万元,较2014年下降14.57%,占收入总额的比例由2014年20.19%回升到24.93%;随着国内脱硝改造市场高峰期已过,市场容量下降,竞争加剧的影响,2015年低氮燃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078.61万元,同比下降51.29%,占收入总额的比例由2014年50.34%下降到48.02%;余热利用业务处于推广期,本年业务收入0万元,同比下降29,123.52万元;锅炉综合改造业务,由于池州九华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营业收入实现了较大增长,2015年实现收入6,150.69万元,同比增长55.93%,占收入比例由2.41%提高到7.38%。
节能上市公司的业绩部分反映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是整体向好状态,受益于国家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未来,节能产业将进一步推动试点项目推广,以提升整体收益及利润率为目标,为市场与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