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美妆新零售行业经营分析 美妆博主热潮+直播行业爆发
时间:2023-12-04 10:37:00 阅读:1506 整理:广州市场调查公司
伴随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直播等社交电商的兴起,相关品牌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营销,有效推动品牌知名度提升和流量转化率提高。美妆博主热潮来袭+直播行业爆发,推动美妆行业发展,后续直播方式兴起,美妆主播通过直播展示形式进行产品推荐,有效刺激消费者美妆产品购买欲望。
2023美妆行业整体规模和数据分析
美妆行业整体呈现弱复苏趋势,相比2022年有正向改善,累计同比增速有所回升。其中,国货化妆品梯队分级明显,头部品牌表现出现分化,具备更强产品力和发力新赛道的品牌逆势高速增长,专注细分赛道及营销力度减弱的品牌增速开始承压;另外二线品牌整体表现出较强边际修复趋势,2023年第一季度均实现同比增长。
分品类来看,护肤类产品仍是化妆品消费主流,销售额远高于彩妆类产品,38大促期间销售额接近120亿元,而彩妆销售额仅30亿元左右。
增速方面,今年4月份彩妆增速首次反超护肤类,同比增长8.6%,护肤类产品同比持平。彩妆品类受去年低基数影响,以及出行需求增加和口罩影响减弱,今年彩妆类目实现更快修复趋势。
今年“618”期间,化妆品板块仍然是预售全阶段销售额第一的类目,其中彩妆类商品恢复正增长。
星图数据显示,2023年“618”活动中,香水彩妆、美容护肤等可选消费品类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速分别同比增长25%、17%,其中香水彩妆品类商品交易总额增速在消费者出行需求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实现回正,从2022年的同比下滑22.1%提升至同比增长2.9%。
分平台来看,天猫、京东两平台美容护理、香水彩妆、洗护清洁618销售额分别为300、106、144亿元。
中国化妆品行业未来空间广阔
2021年开始,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金额及进口数量累计同比持续下降,2022年,累计同比转负,我国对美容化妆品的进口明显下降。目前,虽然海外大牌化妆品在中国的市占率依然很高,但在产品红利及渠道变迁的洗牌下,国产替代势不可挡,国货品牌正在崛起。
2022年,中国化妆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93.4亿元,相比2002 年增长了1779.8%,相比2012年增长了195.5%,近20年来,中国化妆品销售额实现飞速增长,近年来化妆品零售额增速基本快于社会零售额整体增速。人均GDP的不断攀升,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化妆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借鉴日本、韩国经验,中国化妆品行业未来空间广阔。
化妆品销售额与GDP呈现出高度相关性,2022年,中国化妆品销售额占GDP比重0.27%,相比于日本和韩国,比重明显偏低,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叠加中国GDP收入的持续增加,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埃森哲表示,仅就中国大陆而言,美妆个护市场有望在未来三年保持1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市场规模逼近7,000亿元人民币。
今年1-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为18.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3%。分月份来看,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呈现逐月增强的态势,1-2月、3月、4月、5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5%、5.8%、8.5%、9.3%。
今年上半年,消费整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逐月走强,其中线下各业态复苏进度出现分化,可选消费在低基数前提下表现出更强的修复弹性,零售企业业绩表现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3年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从环比看,CPI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食品中,受高温、降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3.4%转为上涨2.3%;其他食品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大部分下降,其中鸡蛋、鲜果、猪肉和水产品价格降幅在1.2%—2.6%之间。非食品价格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能源价格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受“618”商家促销活动等因素影响,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服务需求持续恢复,服务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市场供应偏紧,中药材价格上涨1.7%。
从同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薯类、鲜果和禽肉类价格上涨较多,涨幅在4.3%—10.8%之间;猪肉价格下降7.2%,降幅比上月扩大4.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6%。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0.7%,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2.7%,降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能源价格下降9.3%,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0.5%,降幅均有扩大。
关注公众号:
华夏经纬数据科技
更多调研资讯>>
本站文章内容以及所涉数据、图片等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经纬立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华夏经纬(广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